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客服微信

0577-62702128

在线客服
新闻资讯 / News

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连接器接线端子产品发展历程与趋势

时间: 2021-02-23       浏览: 1252 次

连接端子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元件之一,在计算机、通信、网络通信、工业电子、交通运输、航空航天、医疗器械和汽车工业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据中国电子行业协会数据,2006年全球终端市场规模超过350亿美元。北美的需求是102亿,中国是141亿。到2018年,全球终端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65亿美元。
在中国连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早期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与国防建设息息相关。1950年至1970年间,中国电力部与航天工业部的部属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,生产的电源线主要用于雷达设备、通讯设备、导航设备、电子测量仪器等电子设备。80年代后,随着中国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,终端产品逐渐应用于黑白/彩电等消费电子产品中。从1990年开始,受中国外资政策和鼓励措施的推动,中国台湾地区、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等地的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在大陆的投资力度。世界各地的端子厂商,包括AMP,MOLEX,BERG,AMPHENOL等国际知名企业,几乎都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内地。外资的大量涌入直接推动了中国端子工业的迅速发展,目前,中国从事端子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已达600多家(其中外资企业超过一半),从业人员已达20万人。
根据有关资料显示,2018年5月4日,接线端子行业涨幅达3.9%,反映出市场对该行业成长的良好预期。近期上市公司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和业绩预告显示,大多数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业绩优于市场预期,而大多数电子元器件生产、研发企业2009年业绩增长较2016年有所改善。放眼2019年行业前景,从3月份开始,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仍保持良好势头。
接线端子种类繁多,应用非常广泛,手机、PC、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、医疗电子、工业电子等行业都是接线端子的重要下游行业。从2018年1季度来看,电子元器件终端需求持续增长,终端产品日益多样化,接线端子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。
随着当前国内接线端子市场、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市场的持续升温,接线端子也呈现持续上扬的良好态势。
今天,电子化、信息化的趋势,更为连接器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随着家用电器、电子信息产品、汽车、手机等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和信息产品制造中心,电子、网络设计和通讯终端产品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,端子等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,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端子发展最快的市场。
由于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,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,精度也越来越高,接线端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。
乐清市谷川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:铜鼻、铝鼻、铜铝线鼻、开口铜鼻、铜线鼻、双孔线鼻、冷缩电缆附件、接线端头、塑料接线端子、C45插针、绝缘套管、冷轧端子、螺旋压线帽、SC端子、DT/DTL/OT/UT铜接头、压线钳、剥线钳、TC/TB/TD接线端子等附件。专业生产接线端子,公司与国家电网长期合作,乐清市谷川电器有限公司非常乐意为您服务!!
接线端子,也正因为铜接线端子被广泛使用,所以铜接线端子的型号和尺寸都是十分齐全的,而且因为铜接线端子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,所以铜接线端子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,如果有需要,是可以进行大量采购的。2020年装修花费多少钱?装修报价坑多,如何避坑?压铜接线端子就是一种电器配件,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得线路与线路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牢固,压铜接线端子的样式是比较的特别的,但是很便于叠加,所以使用压铜接线端子,不仅仅是能够使得电路连接更加的牢固,压铜接线端子的使用对于线路的整洁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。
小小的接线端子也是形形色色,材料各异、形状多样。按照原材料分,接线端子最多的就是PCB板材料,此外还有金属的。除去可以导电的金属插片,其余部分都是绝缘体,这样可以保证链接时的安全,避免触电造成事故。按照接线端子的形状来分,目前市场大概有两百多种规格。主要有栅栏式端子台,栅栏式接线端子,弹簧式端子台,弹簧式接线端子,挺拔式端子台,插拔式接线端子,欧规端子台,欧式接线端子等等。根据不同导线链接场合,需要不同的接线端口。不同的形状就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。接线端子的质量也非常好。接线端子质量牢固,不易破损。内部金属插片导电性优良,以保证顺利通电。此外,它的扭转力也很强。
狭义上接线端子是用来实现电气连接的基础性配件,是连接电线、电器、控制板之间的端点或者接点的固定部分称之接线端子。从用途分功率端子和信号端子;从实现方法可分永久连接和可分离连接;接线端子还有一些别名:因其外形一般呈连排形状又称,接线排、接线柱,端子排,端子台,接线板。接线端子的功能:是保证电气连接牢固、安全、美观和提高电气安装维修的方便与快速性。快速接线,快速插拔是未来发展方向,10-25²MM及以上螺丝接线具有不可代替性的优势。